×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梦游记

第二十四章 游泉城济南(2)

继续梦境。国俊来到了大明湖。他读过《老残游记》,老残盛赞大明湖:“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大明湖并不是很大,相比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要小多了,但是大明湖的风景却是比昆明湖要好多了。

大明湖的水非常清澈。这估计是与济南丰富的地下泉水资源分不开的,正是由于泉水的不断补充,而使得大明湖不会成为一个死湖,水质更好。在湖心最大的岛上,就是有名的历下亭了。历下亭上的对联是杜甫的名句:“海右此古亭,济南名士多”。古亭就是指的历下亭。远远看去,亭身红柱碧瓦,八角重檐,颇有气势。

再往北走,就是可以鸟瞰整个大明湖的汇波楼了。从汇波楼住下看去,可以看到湖的四周柳树成荫,荷塘一片连着一片,与整个大明湖碧绿的湖水相映成趣。绿树青荷已与湖水连成一片,分不清哪儿是水,哪儿是岸了。什么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到这儿才算是真正地见识了。

湖的南边是稼秆词,是记念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地方,只是有点年久失修,稍显破烂。

从大明湖的南门出来,再往东走一段,就是济南有名的古街——曲水亭街了。这就是明湖小区所在地,也就是古时候济南的中心。

街口有一个很大的池子,有好多人在池子的周围钓鱼。池子的名字也叫大明湖,到底以前是不是跟大明湖是连在一块的,却是不得而知了。

沿着曲水亭街一直走到底,就来到又一景点——珍珠泉了。珍珠泉因其池底冒出的气泡形如珍珠而得名。这儿的池水更深,底下的泉眼更多,细沙翻动之下,一串珍珠便冉冉升起。

珍珠泉最让国俊印象深刻的就是池子里的鱼了,个头特别大,通体的黑色,而且成群结队,一动不动地浮在那儿。在这么清澈的水里,怎么会养出那么肥大的鱼的?莫非,济南的泉水有灵气?

游完珍珠泉,国俊进入了芙蓉街。芙蓉街位于珍珠泉群之中,以街中芙蓉泉而得名。如果说“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泉城济南的绝妙写照的话,那么“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就是芙蓉街及其周围地区的真实描述。

芙蓉泉在济南七十二泉中名列第四十二,是名泉中极具特色的一眼:她既没有趵突泉的豪放也没有珍珠泉的婉约,她身藏于民宅之中给人一种“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感觉。清代著名诗人董芸在其成名之作《广齐音》的压卷篇《芙蓉泉寓居》中这样写到:“老屋苍台半亩居,石梁浮动上游鱼。一池新绿芙蓉水,矮几花阴坐著书”。

芙蓉街的建立年代已经无法考证了,根据史**载金、元时芙蓉泉旁边建有“姜家亭”;

明朝中期,德王府右史、诗人许邦才曾在附近建“瞻泰楼”;清朝康熙年间,德王府故址建山东巡抚衙门,将德王府的西苑废为民宅,芙蓉街的路东也建起了民房和铺面;清朝著名诗人董芸曾经在芙蓉泉附近寓居……

在济南的老街中,芙蓉街是很热闹的。明清时期这条街的四周多是巡院、都司、布政司、贡院和府学衙门。

良好的地理环境吸引了众多商家来此开店营业。著名的瑞蚨祥布店,清朝同治年间济南的第一家眼镜店“一珊号”,当时济南最大的百货商店“文升行”,著名教育家鞠思敏、王祝晨、许德一等人开办的教育图书社均曾在芙蓉街落户。著名的画家俞剑华、岳祥书也曾经在这条老街上居住开业招揽学子。

芙蓉街一度成为经营文房四宝、乐器文教用品、古玩字画以及印刷业为主的商业街,同时还聚集了刻字、铜锡器、乐器、服装鞋帽小吃店等店铺作坊。

街道两边店铺鳞次栉比,顾客盈门,加之街上的住户大多祖籍章丘一带,有做生意的传统,芙蓉街也开始从单一的文化街向文化、商贸并行发展过渡,商业的繁荣也把芙蓉街推向了一个异常兴盛的阶段。

国俊在芙蓉街茶馆喝茶休息,听在这里喝茶的老人们讲:芙蓉街原来有四座庙,从南向北依次为:土地庙、龙神庙、关帝庙、文庙。其中以文庙和关帝庙最为著名。文庙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曾是济南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在科举时代,文庙是来自全省考生赴考的必经之地,科举时代考取秀才者入县学、府学为生员,也称“入学”或者“入泮”,这是封建士子仕途的起点。为此,清朝顺治年间在芙蓉街北段梯云溪上修建了一座石桥,名曰“青云桥”,取青云直上之意;并修建坊额题有“腾蛟起凤”的牌坊。

梯云溪、青云桥、腾蛟起凤牌坊之名都是因文庙、府学、秀才们而命名的,当时外地来的文人雅士都把到芙蓉街一游引以为幸。久而久之考生秀才们拴马匹的地方,便成了现在的马市街;张榜公布考试成绩的地方,便成了如今的榜棚街。虽然现在梯云溪、青云桥、腾蛟起凤牌坊早已损毁,遗迹全无,文庙也只残存大成门和大成殿以及破旧的影壁。但是凭这些遗迹足以想象当年祭拜孔子时鼓乐喧天万人景仰的盛况和芙蓉街的繁荣。

国俊穿越芙蓉街,又转入小街小巷,赫见“户户垂柳,家家泉水”的真实景象。泉水在石板砌成的明渠里援慢地流淌,水草在清澈的水下随波弯腰,老百姓在泉眼汲水,在渠里洗衣洗菜。两岸垂柳后面是低矮的平房,黑瓦白墙,木门木窗,闲适的街坊坐在门前条凳上,喝着茶水,聊家常。不徐不疾地生活着,平静、安逸,淳厚,简朴的济南民风,就在这中体现了出来。

特别精彩的是一个在“王府池子街”上的泉:两侧是青砖楼房前后用堤坝拦住,中间围着约长30于,宽近20于的一潭泉水,和半个标准泳池面积差不多大。光听泉水名称,就能估计到从前是官府人家的私人地方。

泉水深不见底,络绎不绝的人群在池子里缓缓畅泳;岸边凉亭里,七八个人捧着茶杯围观下棋;好一幅平民生活图景。

据说,泉水夏不热,冬不冻,温度始终保持18度。走遍中国也难觅这么美妙的特别地方。济南因为朱泉而得名泉城。

济南的历史非常悠久,上古的黄帝、舜帝在此生活、劳作,春秋的孔子、孟子在此出生、授业,中华民族最正统的文明在这里发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